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心灵空间 > 信息
编号:11918644
做事拖拉也许是心理问题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0年8月19日 《当代健康报》 2010.08.19
     ■ 本报记者 晨露

    夏秋之交,很多人感觉做事拖拉、懒散很多。专家认为,除了季节交替期身体自我调整因素外———

    白天本来可以完成的工作一定要耗到晚上,堆成小山的脏衣服想洗却一直没动手,信用卡账单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天才发现没还……这种有拖拖拉拉的行为的人似乎越来越多,甚至还有了“拖拉族”这一时尚族群。

    28岁的佳佳是一名市场活动主管,独自负责公司的促销活动,毫无疑问,她应该是快节奏的、忙碌的。然而,只有佳佳自己知道,如果有五天时间来筹备活动,前四天她一定是心不在焉的、看似轻闲的;只有到了第五天,大限逼近,她才像疯了一样联络商场、备货、急寻促销员。往往,到了最后一秒钟,她才搞定所有的事情,让悬着的心放下。别以为成佳佳工作得法、有张有弛,其实,在看似无所事事的前四天里,她一直备受煎熬——— 每天她都告诉自己:该行动了,时间不多了!可是,她就是无法进入工作状态,仍旧忍不住在办公室里闲逛。每天下班,她又不断地谴责自己:这么没有效率,真是无可救药!

    任助教的张先生也有这毛病。他的当务之急是尽快修改定稿自己的专业研究论文,并以此晋升讲师。但是,他一直不着急,直到还剩一周多的时间,才火烧眉毛似的连续开了几天夜车,把论文“赶”完了。调查显示,在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做事拖拉者。拖拉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前程,扰乱了他们平静的心情,影响了与周围人的关系。他们不按时支付账单;错过购买音乐会票的机会;不到情人节前一天不会给爱人买礼物;老板催促时,才心急火燎地开始做财务报表……其实,拖拉者心里也不想拖拉。

    心理学家认为,这是焦虑在作祟。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室主任苏理成认为,所谓的“拖延症”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问题,这种推迟执行任务的行为使人们更加焦虑。对拖拉族而言,拖拉不只是精力和时间的大量耗费,还危及到他们的健康,因为拖拉会带来压力。调查显示,拖拉情况严重的人,通常喜欢饮酒、吸烟,患有失眠症,肠胃也不好,且常常感冒发烧,免疫系统衰弱。当身体状况不佳时,他们也会拖延吃药甚至去医院看医生的时间,这样就比较危险了。

    即使有改变拖拉习惯的意愿,但做事拖拉也不会马上消失,因为这已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格,所以必须设定切实可行的计划,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。心理专家建议大家在做事时一定要尽可能排除干扰。可以把生活中常拖拉的事罗列出来,按照它们对生活的重要性排序。先从最重要的事改起,逐步改进其余,直到养成不再拖拉的习惯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